↑ 森口老師在痛失愛女後,在結業式上告訴同學真正的殺人兇手是 A 跟 B....
↑ 英未里的死,讓四位好友滿懷愧疚,她們的人生逐漸扭曲,不可收拾....
1973 年出生於廣島的湊佳苗,算是大器晚成型的作家,
或許是累積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她才能寫出如此細膩的故事。
《告白》跟《贖罪》都是經由主要人物的敘述,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
不同人物在口氣、用語間的轉換,如過沒有敏銳的觀察力,是很難下筆的。
同樣是抽絲剝繭,《告白》著重於事件參與者的個人觀點,
觸及愛滋病、《少年法》、校園霸凌、戀母情結、模仿犯、生命等議題;
《贖罪》則以五封長信娓娓道出事件發生後所產生的影響,
帶出不倫之戀、戀物癖、親子教養、正當防衛等相關內容;
這些事件打開報紙就能看到,但是要變成有血有肉的故事,
湊佳苗肯定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否則就會破綻百出。
無論是親手犯下或是目睹死亡,罪惡感如藤蔓不斷蜿蜒,
更像是持續滋長的黴菌日漸侵蝕正常的心靈,
即便下一步是經過縝密思考的,該來的始終逃不過,
或許這就是無奈的宿命.....
---‧---‧---‧---‧---‧---‧---‧---‧---‧---‧---
在電影版《告白》中,松隆子飾演的森口老師,在結業式上的那段表演相當冷峻,
絲毫不輸給《女王的教室》裡,束起馬尾、穿著長袖黑袍的天海祐希;
多數的時候,電影的畫面都偏向晦暗的灰色調,沒有太過艷麗的色彩,
偶爾出現的停格、慢動作或是倒退畫面,配上音樂,常有在看 MV 的感覺;
電影的最後,男孩 A 的炸藥到底有沒有引爆?地點是不是在母親的研究室?
依然如小說的結尾,留給觀眾和讀者許多想像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