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辛德勒名單》 Schindler’s List



 


條紋衣服上繡著六星圖案,表情黯然的猶太人魚列進入集中營裡,


不斷上升的黑煙無止盡地控訴著納粹的罪行,這些事情,奧斯卡辛德勒全都看在眼底……


 


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不計其數,


從早期的《珍珠港事變》、《最長的一日》、《桂河大橋》到《搶救雷恩大兵》、《紅色警戒》,


歷史事件的重建固然可以靠著好萊塢舉世聞名的電影工業輕易完成,


不過史帝芬史匹伯在執導本片時,身上留著猶太人血液的他更必須審慎處理這個主題。


 


納粹的屠殺與辛德勒的拯救在影片中形成強調對比,


對於浩劫餘生的猶太人,本片不但掀起心裡早已瘉合的創傷,


黑白對比強烈的紀錄片拍攝方式更提醒大家偏見的可怕跟戰爭的殘酷,


我想對集中營裡的猶太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看到的世界,毫無希望、沒有色彩,


有的只是漫長的等待和痛苦的死亡。


 


本片以辛德勒為故事主軸外,編劇仍放進冷血的德軍將領阿蒙哥德做為對比,


辛德勒利用工廠救贖無辜的靈魂,希特勒強力提倡的種族優越感促使阿蒙結束更多人的性命,


同樣是德國人,當時卻有人不被荒謬的政治正確性影響而做出正確決定,其分際竟在一念之間。


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所進行的人體細菌實驗、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始終在美國猖狂無比的三 K 黨、最近死灰復燃的新納粹黨,也都是相同的例子。


當所謂的主流價值觀被少數有心人操控/製造,而人類不懂得自省,類似的悲劇將不斷上演。


 


在史匹伯的手裡,這個發生在五十多年前的真實故事現在看起來依舊沉重無比,


相較於德軍的縱情歡樂、夜夜笙歌,集中營裡戰俘集體裸露的場面、


毒氣室裡焦急等待無奈地突顯出猶太人面對恐懼、羞辱、失去自尊時的心理層面。


同時,導演也刻意利用穿梭街頭的紅衣小女孩對照淪陷區裡的死寂,不過當槍聲響起,


小女孩應聲倒下,她所象徵的自由、歡樂終於結束,漫長的絕望正式籠罩大地。


 


在處理這些主題時,飾演辛德勒、阿蒙的英國演員連恩尼遜、賴夫范恩,


以及辛德勒秘書的金獎影帝班金斯利,不但豐富了本片的可看性,


每個臨時演員的臉龐也在特寫鏡頭下,把焦急、失望、沮喪傳達給全世界的觀眾。


在猶太人主導的好萊塢,《辛德勒名單》所傳達的概念終於被影藝協會的成員們所肯定,


從 1994 年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等七個獎項看來,史匹伯長久以來的老鼠冤也得到平反。


在約翰威廉斯的音樂裡,巴赫第二號英國組曲緩緩出現,希望我們能記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沙漠妖姬》 The Adventures of Pricilla,Queen of the Desert


 


兩個扮裝皇后跟一個變性人開著改裝巴士前往沙漠中的酒店作秀,


在旅途上,這群人發生了很多故事…


 


扮裝皇后vs.變性人


什麼是扮裝皇后(draq /drag queen)?它跟變性人(transgender)又有什麼不一樣?


簡單來說,扮裝皇后指的是那些喜歡打扮以女裝出現的男性,


但他私底下可以是百分百的異性戀或同性戀,像紅頂藝人的表演就屬於扮裝之流。


變性人指的是以外科手術的方式改變原來的外貌以突顯男性/女性的性徵,像泰國人妖就非常有代表性。


由於昂貴的變性手術需要經過長期診斷與各方面確定才能進行,


所以接受手術的人必須考慮清楚,否則有些東西可是永遠拿不回來,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相對之下,扮裝就沒那麼多煩惱,男性可以透過假髮、義乳、剃毛、濃妝、形式化模仿變成女人,


不過唯一無法掩飾的就是亞當的蘋果—喉結。


 


在【沙漠妖姬】,三位主要演員所飾演的扮裝皇后跟變性人絲毫不矯情,


在舉手投足間,女性的陰柔透過嗲聲嗲氣的對話、毛茸茸的肢體表現出來,


總是會讓你發出慧心的微笑,不過你根本無法想像其中一位演員還在《火線衝突》中演出英挺的軍官。


 


精采絕倫的反串秀


曾經贏得 1995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以及澳洲、英國電影金像獎的《沙漠妖姬》


最叫人讚嘆的應該要算是片中的服裝、攝影跟場景設計,在酒店的演出,


Tim Chappel 跟 Lizzy Gardiner 利用羽毛、亮片、各種布料將大家帶入奇幻的原始澳洲。


片尾男主角們登上裸露的山頂,攝影機的鏡頭不斷地圍繞著他們,


色彩鮮麗、造型耀眼的服裝在黃褐色的岩石襯托之下,大地的壯闊、人類的卑微自心頭油然而生。


在片中飾演變性人Bernadette 的 Terence Stamp 是位知名的澳洲演員,


他靠著細膩的揣摩、深刻的演出為自己贏得 1994 年西雅圖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的頭銜,


其他兩位男演員 Hugo Weaving 、Guy Pearce 也是澳洲電影界的傑出演員。


 


從北領地到雪梨


從荒蕪孤獨的北領地到五光十色的雪梨,這群好朋友面對的不只是地理環境的變遷,


他們與外界的關係也從被眾人排斥重回群眾的懷抱與認同,


即使像澳洲如此開放的國家,有些地方的觀念仍然傳統保守,無法全面接納同性戀,


這種地方放眼全球比比皆是,就像《男孩別哭》裡的蒂娜布藍登形單影隻地來到內布拉斯加州的小鎮,


那裡還有吊死同性戀的法律條文,如此強烈的對比似乎是對全球同志運動的反思吧!


 


父親角色的認同



“好男人都結婚去,那些還沒結婚的好男人都是 gay”


上面這句雖然是玩笑話,不過卻適度突顯出同性戀越來越普遍的事實,


但是當同性戀、又是扮裝皇后的老爸遇上自己的兒子,那該怎麼辦?


在《沙漠妖姬》,老媽帶大的兒子在酒店遇見奇裝異服的老爸,尷尬複雜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當兒子主動提出想看 ABBA 演出的請求,老爹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並且帶著兒子前往雪梨繼續其他演出。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男人越老,臉越難拉下」絕不是亂蓋的,


就跟 SUNTORY WHISKY OLD 廣告片裡的老爸始終不肯跟孩子說話的情形一樣,


不過《沙漠妖姬》卻用孩子來化解僵局,並且透過孩子親切的問候,


讓幾近疏離的父子關係獲得彌補的機會。


 


ABBA 與芭芭拉史翠珊


在凱文克林主演的《新郎向後跑》裡,男主角曾經說過「很多同性戀都喜歡芭芭拉史翠珊」,


或許是因為她出色的歌藝跟曾經在電影《楊朵》中以男裝出現有關,


這樣的說法讓我聯想起瑪丹娜,這位流行音樂教主在同志間受歡迎的程度,


從她老是被台灣同志暱稱為“娜姐”的情形以及新專輯 MUSIC 賣座成績可見一班。


在【沙漠妖姬】,你會聽見 ABBA 的《Mama Mia》、Charlene 的《I never Been to me》”


到 Lena Horne 代表作《A Fine Romance》等等 70 年代的 DISCO 歌曲,


這張電影原聲帶所收錄的歌曲不但對劇情發展有推波助瀾之效,


它強烈的指標性更在某種程度上破除了一般人對於扮裝皇后錯誤的迷思。


在同志眼中,不管是芭芭拉史翠珊、瑪丹娜,還是 ABBA,


它們跟凡賽斯的時裝、彩虹旗早已成為具體的象徵。


 


《沙漠妖姬》,片名翻的真好,


你可別以為影片裡會有一脫拉庫的美女讓你大飽眼福,


不過如果你要找小雞雞,這部電影絕對超過三隻!


《歌舞線上 1975 百老匯原版卡司錄音》


 


為了爭取演出機會,每個人都要站在 Chorus Line 上接受甄選,


誰能獲得導演青睞,沒有人知道,


所以大家必須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出線的機會,


這就是百老匯長青歌舞劇《歌舞線上》故事的起點…..


 


這齣歌舞劇曾經拿下 1976 年美國戲劇東尼獎最佳歌舞劇等多項大獎,


其中由 Marvin Hamlisch 譜曲、Edward Kleban 填詞的原著音樂,


就像鏡子般投射出舞台上的眾生相!


 


什麼是原版卡司錄音(Original Cast Recording)?


簡單來說,就是由這齣歌舞劇首演時的原班人馬擔任演出的錄音版本,


同時它會因為上演地點不同,出現所謂的倫敦版、百老匯版等,


像寶麗金出版的《貓 Cats》就有這樣的分別,所以如果你想聽原汁原味的錄音,


那麼挑原版卡司準沒錯!這張由新力音樂出品,


隸屬於百老匯經典系列的《歌舞線上 1975 年百老匯原版卡司錄音》,就是這樣的專輯。


 


由於這齣歌舞劇講的是百老匯演員甄試、排練的情形,


歌詞又有大段的獨白(Soliloquy),並且因應劇情需要穿插大量的舞蹈動作,


所以演員的歌藝、舞技跟體力都開發至極限。


除了應付上述挑戰之外,如何揣摩每個角色也變得非常重要,


像《我也辦的到》 I Can Do That、《跳芭蕾舞 》At The Ballet、《唱歌 》Sing、


《嗨,童年,向愛情招手》 Hello Twelve, Hello Thirt,Hello Love、《沒有 真的沒有 》Nothing 、


《音樂和鏡子 》The Music And The Mirror、《舞技十分、長相三分 》 Dance: Ten: Looks: Three


分別描述劇中人物學舞、被表演老師嘲笑、離開好萊塢重回舞台、試演被拒的經過。


 


當所有人站在舞台上,接受甄試、進行排練或正式演出的《我希望我能得到這個角色》 Hope I Get It、


《獨一無二》 One則考驗著演員的配合度跟導演對於場面的協調能力,


因此要達成動作上的整齊劃一、歌聲上的和諧動聽,就必須大家全神貫注才能辦到。


在劇尾出現的《為愛犧牲》 What I Did For Love 可以說是這齣戲的主題曲,


『跟昨天說再見,勇敢地面對明天,我想我不會後悔,也不會忘記我為愛做過的犧牲…..』


不但唱出戴安娜的心聲,更為人生下了一個美好的註腳。


 


跟 1985 年,李察艾登堡執導、麥可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版相比,


這張百老匯原版卡司錄音的樂團伴奏較為溫暖、歌聲更為動人,


當你播放這張 CD 時,你彷彿感覺到每個人忐忑不安的樣子。


或許是因為大銀幕的關係,《歌舞線上》的電影原聲帶運用大量的混音技術、


迪斯可化的流行樂,這樣的編曲手法雖然好聽,


但是歌者遙遠模糊的聲音卻讓這齣重視演員唱功的音樂劇失色不少。


~~~


舞台上的白線,二十多名舞者被叫上舞台,他們即將接受新舞步的測試…..


 


《我希望我能得到這個角色》 Hope I Get It


即將接受面試的演員,外表看似鎮定,內心卻是忐忑不安,


因為他們“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這首歌將此時複雜的心情表露無遺,


這時導演要每個人作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首先登場的是老姐學舞,覺得自己何嘗不可的麥克…..


 


《我也辦的到》 I Can Do That


『我看著姊姊去上舞蹈課,我告訴自己也能辦得到…..』


雖然老姐已經嫁人,身材走樣,穿上舞鞋的麥克感謝老姐為自己和舞蹈結下不解之緣。


 


當導演問起席拉、貝貝跟瑪姬為何學舞時…..


 


《跳芭蕾舞》At The Ballet


『芭蕾裡的每一個人都好美,每個王子都有自己的天鵝….』,


席拉、貝貝跟瑪姬緩緩地訴說童年時學舞的經過。


 


帶著老公前來面試的克莉絲汀說…..


 


《唱歌》 Sing


『無法辨識低音或高音是我最大的致命傷,所以只要有人提議“唱歌”,


我就想從地球上消失…..』緊張的克莉絲汀告訴導演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音痴。


 


馬克、薇爾、瑞奇、康妮紛紛說出自己青春期的遭遇…...


 


《嗨,童年,向愛情招手》 Hello Twelve, Hello Thirteen, Hello Love


薇爾抱怨胸部太小、馬克莫名其妙得了淋病、康妮不滿意自己的身高,


對這些人來說,十二、三歲的青春期這真是個充滿疑問的年紀。


 


黛安娜說起當年跟戲劇老師槓上的經過…..


 


《沒有 真的沒有》Nothing


『當我竭盡所能地想知道當冰淇淋的感覺,並且試著去瞭解冰淇淋如何融化時,


同學笑我毫無希望,老師居然也建議我轉學….』


直到戲劇老師過世,戴安娜對老師的死仍然無動於衷。


 


在好萊塢當不成演員的凱西,又回來當舞者…..


 


《音樂和鏡子》 The Music And The Mirror


『讓我為你們而跳,讓我為你們而表演,讓我每天早上醒來時,知道該往哪裡去….』


當夢想成為泡影,落魄又強悍的凱西只好回到舞台上跟其他人一起爭取出線的機會。


 


舞藝超群,卻苦無機會的薇爾趁機向導演抱怨.….


 


《舞技十分、長相三分》Dance: Ten: Looks : Three


『雖然我舞技十分,不過只有三分評價的長相卻讓我失業,老天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這個時候,薇爾巴不得自己現在就去找整形醫生,幫她做個又翹又緊的臀部跟胸部。


 


接下來,演員開始非正式的排練…..


 


《獨一無二》 One


『每一次悸動都深深吸引著我,她的每個動作都是個驚喜,她的微笑無人可比,


只要有她在,你將不會感到孤單….』


群舞最重視整齊劃一的動作,所有人都必須全神灌注,唯恐一個閃神破壞舞作的整體性。


 


戴安娜又說話了….


 


《為愛犧牲》 What I Did For Love


『跟昨天說再見,勇敢地面對明天,我想我不會後悔,也不會忘記我為愛做過的犧牲…..』


當這首歌曲在舞台上響起,你應該會想起你曾經為某些事無悔的付出吧!


 


當導演公佈最後的入圍名單…..


 


《獨一無二‧重現‧終曲 》One ( Reprise) Finale


獲選的演員換上金色衣帽,在落地鏡前跳起群舞,


燦爛耀眼的場景將百老匯絢麗動人的那一面做了最好的詮釋。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大開劇團《再說再見》




從認識承翰開始,我就成為大開劇團的忠實戲迷,

這個道地的台中劇團向來以寫實的表演風格著稱,

淡淡的情感就像上等的茶葉在口中隨著時間蘊釀出芬芳,

不但會回甘,還會在心底盪漾出一圈圈漣漪!


這次大開劇團推出的《再說‧再見》,

藉由一位右腳掌骨折的演員串場,帶出六段跟再見有關的小品。

或許是因為上午植牙的關係,前兩段我在昏昏沉沉中度過,

接下來的幾個故事,卻數度讓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你是我高中的死黨,卻讓我發誓,再也沒有你這個朋友…你活該,再見!》

兩個從國小就很要好的男生,他們一起有夢想、一起玩耍,

後來在高中班聯會長選舉後,一句「是你自己不來」兩人形同陌路,

多年之後,喜宴的重逢讓彼此盡釋前嫌,才明瞭這些年的懷恨在心根本是庸人自擾。

念高中的時候,我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

對於一位很想認識的同學,拼命寫紙條,但回應卻是平平而已,

直到我考上大學,他在補習班準備重考,我們的關係才漸趨明朗,

隔年他考上大學、後來當兵、留在台北工作、結婚,

今年春節再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了^_^


《我努力的讓每個再見完美,可是我卻沒有對爺爺說出完美的…再見》

正在服役的班長,回想起昔日與爺爺相處時的種種情境,

打過徐州會戰的爺爺,撤退來台時帶著阿兵哥自福建泅泳至香港,

這樣的英雄形象始終深植在主角心中,

祖孫倆一起看無線電視台播出的「戲曲你我他」、一起射飛機,

也就是這份情感讓他熬過痛不欲生的菜鳥時期,

但是當他接到父親打到部隊的電話,他才知道自己沒辦法跟爺爺說聲再見,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自己三月分才過世的爸爸,

記得小時候也是跟著爸爸在電視機前看「戲曲你我他」,

我老愛問父親,劇中的誰跟誰是什麼樣的關係,

那些點點滴滴的回憶讓我看戲不到五分鐘,

就已經頻頻拭淚,直到劇終仍無法平息!


《12歲的時候,我做了個決定,吞下10顆安眠藥,跟這個世界說…再見》

一個總以為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小女生,一個不被同學所喜愛的小女生,

一個老愛哼著「娃娃的故事」的小女生,

在12歲那年,想過各種自殺的方式後,把自己的遺書寫在家庭聯絡簿後,

在上課的時候,吞下葯房買來的安眠藥,打算就此跟世界說再見,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安眠藥的劑量不夠,人沒死成卻換媽媽的一頓毒打,

老師在看過她的遺書後,鼓勵她把愛幻想的個性寫成文字,

從此,她認為自己應該媽媽的親生女兒,也持續寫作的興趣。

記得老姐跟我說過,高中的時候,她曾經吞過安眠藥自殺,

現在的她有兩個很棒的兒女跟一個很厲害的老公,

如果那年,老姐就這樣走了,接下來的故事可能就從來沒發生過!



娃娃的故事 The Girl Has Grown Up

詞:莊奴 曲:古月 編曲:李伯傑

有一個娃娃 咿呀咿咿呀 學媽媽說話啦 

鳥兒牠要飛 嘰喳嘰嘰喳 喊著離開家啦

門前的老樹捨不得呀 窗前的小花捨不得呀 

親愛的媽媽捨不得呀 淚珠兒已經流下

門前的老樹我想它呀 窗前的小花我想它呀 

親愛的媽媽我想她呀 把笑容獻給媽媽

......................................................................................................

從《小野菊公寓2》、《母親的嫁衣》,兒童劇《日月潭傳奇》、《阿七與阿八》

如果時間許可,我都會去捧大開的場,看完後往往回味無窮。

昨天看完戲之後,我搭上回火車站的52號公車,

在公車上,我聽見一位年輕女孩說「她的朋友看了很想睡」、「台灣藝術表演家比較棒」,

雖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但是過於矯情跟OVER的演出,會讓人做噁,

個人以為任何演出形式只要點到就好,多留些空間讓觀眾去思考,

不要一開始就重口味,觀眾一但吃重鹹,就很難對清粥小菜感興趣!


再說‧再見

《穿條紋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


 


1940 年,納粹德國在當領的佔領區設立了幾個集中營,


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波蘭境內的奧許威茲集中營。


在這裡,奧斯卡辛德勒想破頭的讓更多猶太人進入自己的工廠,


免得他們為那裊裊升起的白煙和有去無回的列車終日擔憂;


來到德國開會的財前醫師,利用空檔探訪奧許維茲集中營,


這時響起的竟是希特勒最愛的華格納歌劇-湯懷瑟序曲;


波士頓大學榮譽教授埃利‧維瑟爾於 1958 年出版的《夜》中,


回憶起 1944 年,當他還是十五歲少年時在那個人間煉獄的所見所聞。


 


愛爾蘭作家約翰‧波恩在《穿著條紋衣的男孩》中,


一名叫做布魯諾的九歲男孩,因擔任高階軍職的父親奉命調派至某個集中營,


心不甘情不願的他在來不及跟好朋友說再見的情形下,


只好離開柏林,來到這個陌生、無趣的地方。


 


在這裡,布魯諾繼續享有之前在柏林的高檔生活


也有緣見到身材矮小的炎首希特勒與其愛人-伊娃,


卻也壓根瞧不起那些愛裝腔作勢的年輕軍官,


他跟正值青春期的姐姐也完全不對盤。


某日,布魯諾興高采烈的外出探險,


卻在一處鐵絲網圍籬旁遇見一個穿條紋衣的男孩-舒穆爾,


雖然他跟布魯諾同年同月同日生,但猶太人的血統卻使兩者的命運大不同!


布魯諾十分羨慕舒穆爾在鐵絲網那邊的生活,


天真的他卻不知道奧許維茲集中營設立的真正目的,


也沒想過這個常常被布魯諾唸錯名字的集中營居然會是自己生命的終點。


 


我是在前往高雄的自強號把這本書看完,


直到最後一頁,我還是無法相信會是那樣的結局,


一個無助的父親望著鐵絲網下失蹤兒子的衣物,後悔不已。


 


最後,謹以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起初他們(德國納粹黨)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九降風》 Wind of September


 


每年大約農曆九月以後,東北季風逐漸增強,


每回東北季風來到時,會先在臺灣北部和東北部降下雨水,


這也就是基隆、宜蘭冬天又濕又冷的原因。


當這股東北季風翻山越嶺來到新竹苗栗,


因為水氣含量已經降低很多,風就會變得又乾又冷,


這就是所謂的「九降風」!


 


導演林書宇繼《海巡尖兵》後推出的《九降風》,


說的是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場景設定在竹東中學,


七個好朋友,加上兩個女孩,交織出你我都似曾熟悉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震翻棒球場的加油聲,


1996年,正是時報鷹的巔峰,卻也是球員涉入簽賭案,


整個職棒運動最黑暗的時期!


 


導演說片中的演員可是花了三、四個月才挑選出來的,


同事光看官網的簡介就說:「為什麼我們的高中歲月都沒有這麼靚的同學?」


她又說「應該是部質感不輸盛夏光年的作品」,我說「比盛夏光年好看的多」


我不得不佩服導演的選角,每個人的個性都有稜有角,辨識度極高,


自小說改編後的劇情,不再以單人敘事的角度去看整件事情的發展,


觀眾得以較完整且清楚地明白這群死黨的從如何的machi到解散的經過。


 


這部電影在友情之外,也論述背叛、分離、死亡、失望,


最讓我震驚的一幕是阿行拿著球棒衝進教室追打博助的戲,


從教室、走廊一路逼到女廁,博助最後向阿行承認自己的懦弱,


無奈的阿行轉身用球棒打爛廁所的門,誰叫他曾經是自己的哥兒們,


這時畫面從上方俯瞰,我們看見被K得稀巴爛的門就像他們的即將解散的友情。


 


曾志偉、陸奕靜與前時報鷹球員廖敏雄的演出,更是為本片增色不少,


竹東高中的畢業歌、片尾張雨生的「我期待」,也與劇情相互呼應;


站在教室頂樓看天光雲影、在泳池裸泳、撞球間幹架,


棒球場的比賽、窩在大樹下哈草聊天,


那些記憶看似遙遠,卻也在心中不斷的迴盪!


 


在影片結束的最後十幾分鐘,我的情緒是滿的,就差沒有落淚,


《九降風》會讓很多人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


想起當年跟自己一起翹課、抽菸、打撞球的哥兒們,


當我試圖回想起那段私中的求學生涯,


只有最後一年對某人的暗戀,仍存在心中!


 


九降風-新浪部落


金石堂-九降風


博客來售票網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2008年版《收信快樂》




5/10 跟小豪去華山藝文特區觀賞 2008 年版的《收信快樂》,

之所以知道這齣戲,記得很多年前海洋跟我說的,還有萬芳的 MV,

後來買了付 CD 的劇本,光用眼睛看,耳朵聽,心裡就澎湃萬分!

去年夏天,北藝大戲劇系應鐵支路創作體的邀請來誠品台南店演出,

他們帶來校內製作的《收信快樂》,看完之後久久無法平息。


昨天晚上,觀眾環繞在長方形的舞台四周,

舞台是個大黑板,四處散落著白色的粉筆,

上方有個橫跨舞台中央的長~板凳,

在那維勳的提琴獨奏後,李政國跟愛哭芬步入舞台,

自此,兩人的情誼透過一封封信娓娓道來,

直到燈光只打在李政國身上,他悵然地讀著寫給愛哭芬的最後一封信。


海洋說,這個版本不如上一次由劉亮佐與呂羿慧擔綱的充滿戲劇張力,

但是我們都同意,單承矩跟萬芳的演出似乎更貼近劇本所設定的角色個性,

一個內斂,人生規規矩矩,按部就班;一個外放,忠於自己,卻偶爾暴走,

兩人在四十年間以信件建立起的關係,看似親密卻又疏遠,

當李政國終於說出自己對愛哭芬的感覺時,人生已無法回頭!


這次的舞台設計成一個大黑板,萬芳可以拿著粉筆在上面塗鴉,

從眼睛、花朵到自己身體的輪廓線,似乎看到愛哭放不羈的靈魂;

而李政國沿著舞台四周踏著規律的小正步時,他嚴謹的性格一覽無遺。

最精采的大概就是中央的長板凳,兩位主角可以在板凳兩側或站或坐或躺

當它隨著劇情進展變成翹翹板,或是收起支架變成旋轉椅,不停的打轉時,

李政國跟愛哭芬間各種微妙的關係也就不言而喻。


老實說,劇情有點小小的鬆散,誰叫主辦單位在入口處貼了「本場演出120分鐘」的告示,

但是實際的演出長度卻超過了十分鐘之多,害我一直在看手錶。

不過瑕不掩瑜,自己的情緒是不斷地累積,直到愛哭芬的最後一封信:

「....擁有愛,天啊!失去愛更讓人無法接受,為什麼我一生追求的東西,

其實都在得到的同時已開始失去呢!如果我不曾擁有,那我也就沒什麼好失去的了嘛!.....」

這時候,我想著自己面對愛情的態度似乎就像這樣:既然會失去,那乾脆不要擁有的好。


戲的最後,李政國拿到他之前寫給愛哭芬的所有信件,

這讓我想起念大學跟當兵的時候,寫信跟收到信件的快樂,

到現在,那些信件還被我妥善保留在不同的盒子裡,

裡面有父親的叮嚀、老姊的關懷、高中同窗的重考回憶以及更多朋友的祝福。


寫了這麼多,我想說,《收信快樂》是個不錯的劇本,

但是故事中的人生,或許要經過一些風雨或是滄桑後才能有更多的體會,

我誠摯期待下一次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