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凡爾賽拜金女》 Marie Antoinette


 


片商把蘇菲亞柯波拉執導的 Marie Antoinette 譯為《凡爾賽拜金女》實在有點超過,


畢竟法國大革命又不是因她而起,如果是為了吸引觀眾,我想也沒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位出生奧地利哈布士堡家族的公主,十四歲就遠嫁法國,新郎是比她大兩歲的路易,


許多人對於這場政治聯姻大都抱著看笑話的心態,極度唱衰,


在凡爾賽宮,她舉目無親,不但得忍受一大堆繁文縟節,


還要幫路易生個一男半女,要不然宮廷中的閒話絕對讓她受不了,


就連奧國大使捎來母親的叮嚀時,也沒忘記提醒瑪麗的肚子要爭氣點,


否則奧地利和法國的關係可能就要生變,


幸好老天保佑,讓她擁有一對兒女,否則瑪麗的地位真是岌岌可危!


 


當時的歐洲,君權神授的思想與啟蒙運動所主張的人權思想可說是一觸即發,


保守專制的皇室努力擴張版圖、囤積財富,就連教士階級也來參一腳,


完全無視於民眾疾苦,更別提他們的花費都來自百姓所繳交的稅款,


在忍無可忍,貴族與教士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之下,


巴士底監獄終於被暴民攻陷,革命的風潮就此展開,


路易十六與瑪麗皇后也將在斷頭台上畫下句點!


 


這部電影在服裝、場景上非常考究,難怪贏得 2007 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流行歌曲與古典樂相互穿插,勾勒出一個看似遙遠,卻又如此貼近我們的年代,


很多時候,我懷疑瑪麗皇后的生平是否足夠撐起這部片子,


蘇菲亞柯波拉並未在片中討論當時的歷史氛圍,


多半的時候,我所看見的是一場場嬉遊、化妝舞會、數不盡的鞋子、華麗的衣服,


在眼花撩亂之餘,這個女子真的就像片中所呈現的奢華、拜金?


(恐怕主角的的無奈或是身不由己,才是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


瑪麗皇后為何活該倒楣要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者?


(路易大概也有類似的想法)


為什麼要對路易示愛求歡,他卻興趣缺缺,


難道他不知道子嗣是他們維繫皇室血脈的唯一手段?


(不過看到他老爸年老入花叢, 還寵幸妓院出身的女子,真是OOXX)


抑鬱寡歡的的瑪麗並不像晉惠帝他老母亂朝綱,


不過她也沒太克制自己對於物質的欲望,


既來之,則安之,她的所作所為真的有必要符合人民的期待嗎?


 


還記得年幼時的瑪麗,曾經被到宮廷演出的莫扎特獻吻,


莫扎特對她說「將來有一天我要娶妳」,


不過事與願違,莫札特娶了康斯坦彩,瑪麗嫁給法國的路易,


兩人的生命就此分道揚鑣。


1786 年,當莫札特決定將 Beaumar.chais 的劇作《費加洛婚禮》改編為歌劇時,


由於部分歌詞有煽動民眾推翻貴族統治之嫌,


遭到當時的奧國國王約瑟夫二世,也就是瑪麗哥哥的反對,


最後在更動部分歌詞之後,順利上演,


在片中,與瑪麗交好的女貴族在野宴時盛讚這齣歌劇,


某種程度而言,或許是種反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