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勞勃瑞福執導的電影《大河戀》,改編自 Norman Mclean 同名原著,
透過作者口述,回憶當年在蒙大拿州與長老會牧師父親以及弟弟 Paul 共度的時光,
大黑腳河畔的垂釣、暢談彼此的志願、牧師父親的主日講道、國慶日舞會的相遇、
哥哥接到芝加哥大學聘書、弟弟突如其來的死訊,含蓄外表下滿是感情的流動,
Mark Isham 的配樂則如緩緩奔流的大河般散發著沈靜,懷念與感傷的氣息。
電影中,父子三人在 Blackfoot River 進行蠅釣(fly fishing),
粼粼波光上,拋出的釣線在空中形成的美麗曲線,那樣的畫面總是令人心醉,
片中飾演弟弟的布萊德‧彼特,當時年紀不超過 30,現在已經逼近 50 大關,
飾演童年諾曼的約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 ) 今年剛過 30 ,
透過《大河戀》 20 周年數位修復版重溫他們當年在銀幕上的年輕身影,實屬難得。
做為一個英國文學教授,Norman Mclean 的文筆當然不遑多讓,
牧師父親的證道詞、諾曼寫給女友的情書,字字句句都文情並茂,
他更引用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頌詩:童年回憶的永恒啟示》第 10 首後半段:
(Ode on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做為牧師父親與自己長年在外求學後初次返鄉的對話內容,
從原本你問我答,到最後兩人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Though nothing can bring back the hour
Of splendour in the grass, of glory in the flower;
We will grieve not, rather find
Strength in what remains behind;
雖然無法讓時光倒轉,草木欣榮,花朵綻放,
我們不應悲傷,要從殘餘的生命裡尋找力量!
In the primal sympathy
Which having been must ever be;
In the soothing thoughts that spring
Out of human suffering;
In the faith that looks through death,
In years that bring the philosophic mind.
最初的傷悲必將經歷,苦難之後便有舒坦的感受,
堅守信念會跨越死亡,假以時日,心態便會豁達。
其實這首詩最初的四句早在高中時就念過,
當時教英文的鄭靜瑜老師先在課堂上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後來又利用機會放映伊利卡山導演的《天涯何處無芳草》Splendor in Grass (1961),
由娜妲麗華、華倫比提主演,描述富家公子愛上窮女孩的愛情故事,最終只得勞燕分飛,
片中頻臨崩潰的娜妲麗華在課堂上念的就是這首華茲華斯的作品,
既然今生無緣作伴,那只好祝彼此幸福,另覓良緣美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