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台南人劇團《閹雞》



1943 年,「厚生演劇研究會」於台北永樂座(今霞海城隍廟旁永樂市場)演出《閹雞》;

1996 年,已故的知名影視導演李泉溪,將《閹雞》以閩南語舞台劇的方式,

在台北社教館演出,由楊慶煌主演,頗受好評;

2005 年,國立台灣文學館開幕系列活動,邀請大開劇團演出《閹雞》片段;

2008 年,台南人劇團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邀,製作《閹雞》。


昨天晚上的台南市立中正文化中心,幾乎是座無虛席,

這齣睽違六十五年之久的作品,在台北演出結束後,終於和南部的朋友見面。

我在幾個月前就已經買好票,等著這齣戲上演。


故事一開始,月理對鏡梳妝,等著練車鼓陣的排練,

當時女性是不可能成為車鼓陣的隊員,因此閒言閒語不斷,

突然間,月里的父親和哥哥欲強行帶走月理,卻反被奚落,悻悻然而回。

接下來,導演帶我們來到閹雞中藥房,認識愛算計又刻薄的鄭三桂,

在月里家目睹兒女婚事如商品般被交易的經過,

一句「查某仔要出嫁,好壞看後家」點破這樁婚姻的荒繆性。

兩個家庭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月里的父親得到閹雞中藥房,生意蒸蒸日上,

閹雞中藥房的老闆鄭三桂得到一塊聽說會有鐵路經過的土地,

成天做著發財夢的他,在聽見鐵路計畫生變之後,一命嗚呼。


月理嫁人之後,阿勇家卻家道中落,公婆相繼去世,阿勇也辭去工作,身染瘧疾,

屢次向娘家求援,卻被勢利的父親以諸多理由拒絕,

原本幸福的小倆口,最後只得面臨債主上門的窘境。

月理這時候開始加入車鼓陣,並且替人幫傭,愛上跛腳畫家,

最後,她幫阿勇留下一頓最豐富的晚餐,然後盛裝背著跛腳畫家殉情。


這齣戲從七點四十開始,八點四十中場休息,

九點開始下場,十點十分結束,演出長度近兩個小時,

上半場為了交代這樁婚姻的來龍去脈,節奏有點慢,

最後出現的傳統婚俗想必讓很多年長的觀眾有種熟悉的感覺。

下半場,只用幾場戲就交代女主角的心境轉變,以及他與跛腳畫家相戀,最後決定殉情的經過,

老實說,有點快,如果是為了牽就劇本,我想飾演女主角的姚坤君,

必須快速轉換心境,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幸好,她辦到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應該有更多的內容去補足這個部分)


這齣戲從頭到尾都是台語,而且沒有字幕,本來還擔心眷村出身的我會聽的很吃力,

結果我是順利過關,很能夠進入這齣戲的情境。(偷笑)

這齣戲最讓我印象深刻大概就是戲裡面所出現的配樂,

從《雨夜花》、《月夜愁》、《丟丟銅仔》到《一隻鳥仔哮口秋口秋》、《六月田水》,

每首歌曲在重新編曲之後,重新被賦予新的生命力。


在《桂花巷》這首歌曲裡,女人的命就像風箏,一但斷線就隨風浮沉,

但是在《閹雞》裡,我始終不能明白的是在那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年代,

她怎麼能不顧閒言閒語,去跳只有男人敢參加的車鼓陣,背著阿勇討客兄,

最後居然拋棄有病在身的丈夫,跟著客兄殉情?

難道她跟易卜生《玩偶家庭》中,厭倦婚姻的諾拉一般,

不想再遵守狗屁倒灶的倫理道德,勇敢面對自己?

1 則留言:

  1. DEAR杜老師   還是沒能跟你一起去看這部戲  不過看你敘述的劇情  在最後幾段月理的感情世界  讓我想起  白先勇的孽子  就是電視劇中飾演范植偉媽媽的那個角色   也是拋棄家庭小孩  到歌舞團去  這讓我覺得  歷史果然是不斷的重演   這樣的角色故事  我想在未來的社會還是會再發生    寫到這裡不知為何  想起今天令我震撼的新聞   哈林和伊能靜的婚變   果然 愛情  是人類最大的考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