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KANO》:一球入魂

















今天去新光影城看《KANO》,電影才剛開始,我又投降了,有好幾段都必須偷偷拭去淚水,

才能繼續看下去!


《KANO》片長三小時,從日本軍人踏上台灣,搭火車南下嘉義探訪嘉農訓練場地開始,

帶出原本默默無名的嘉農棒球隊,如何在近藤教練的指導下脫胎換骨,之後參加全島大賽贏

得冠軍,贏得1931年甲子園大賽第二名的經過。電影裡有很多經典對白和寓意深遠的比喻

(eg.木瓜的栽培方式 VS.AKIRA 的愛情/甲子園決賽;台灣嘉農 VS.北海道札幌商;近藤教

練與球員的秉燭夜談;嘉南大圳的興建/完工VS.嘉農的蛻變),在看完電影後,還會在心裡

泛起漣漪。


排除 CG 的小瑕疵外(片尾的輪船/甲子園的觀眾),《KANO》的服裝、場景、美術設計令

人咋舌,製作團隊引領著觀眾回到1930年代前後的嘉義,也讓我想起陳澄波在畫作裡紀錄的

嘉義風情。其中,前北海道札幌商投手-錠者博美在嘉義站下車後,經過圓環時,正值皇民

化時期的嘉義人的生活作息很令我印象深刻。電影中的音樂,則是淡淡的,飄過稻浪,

越過田埂,在你的耳朵旁輕聲呼喚,與你的心靈共鳴!


無論在簡陋的訓練場地,或是甲子園的正式比賽,嘉農隊的每一個撲倒、每一次的接球、揮

棒,都如此真實,你仿佛能感受到演員的汗水向你撲來,這些畫面畫面遠比之前上映的《球

來就打》、《天后之戰》、《球愛天空》等國片還要真實;除了永瀨正敏、大澤隆夫、嘉農

球員們,製作團隊找來黃騰浩、雷喣光、游安順、陳淑芳、連弈琦、葛西建二等等等等等客

串,也很有意思。


《KANO》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從頭到尾只有日語+台語+兩三句客家話和原住民

語,沒有一句普通話,即便如此,卻一點都不違和,相較之下,中影出品的《稻草人》、

《梅花》、《無言的山丘》,故事背景雖然都設定在日治時期,卻因為當時的政策關係,片

中演員都必須說帶著台語腔的國語,真是悲哀!


《KANO》是一部關於奮鬥,關於人生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經驗相互對照;這

個發生在1931年的故事,對日本的殖民統治也有著某種程度的批判,絕對值得大家細細品

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