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夏天協奏曲》


 


阿寬說:「來金門當兵的,恨不得趕快退伍,來金門玩的旅客買完麵線跟菜刀就走,


只有栗喉蜂虎每年夏天會回到這裡!」這句話清楚地帶出《夏天協奏曲》的主題。


 


我沒去過金門,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不自覺地想買張機票飛去看看,


在夏天的陽光下,景物的色彩變得更加濃烈,印象中的事物也逐一呈現,


慈湖、反空降樁、閩南式傳統聚落、坑道、鲎、栗喉蜂虎、高梁田,


如果說《夏天協奏曲》是金門縣觀光宣導影片,一點也不為過!


 


電影以「六度分離理論」掀開序幕,然後是高中生的夏日戀情,


並用「候鳥、夫妻魚、水獺+每天為亡妻送花的阿伯」、「阿兵哥+遊客」做為對照,


最後回到男主角阿寬接受小青病逝,雙胞胎妹妹小靜定期飛來金門為止。


劇情的鋪陳很順暢,沒有太多的 BUG,只是當小靜第二年如期飛來金門時,


所出現的破綻早已宣告電影最後的結局,這個地方有點小小可惜。


 


從《盛夏光年》到《渺渺》,在《夏天協奏曲》中飾演男主角-阿寬的張睿家,


大概是他的娃娃臉跟有點奶的發音,才能讓他持續接演這類型的主角,


他在 2009 年台北藝術節黑眼睛劇團《醜男子》裡的演出,


全新的肢體與說話方式,讓我覺得這傢伙還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就像電影海報上面寫的「勇敢去愛」,身邊的人來來去去,


所以更要把握當下,就像片中罹患紅斑性狼瘡的女主角,


在生命結束之前,來到金門,談了一場戀愛,然後無憾地死去....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心動的痕跡

     



 有多久沒見你,以為你在哪裡,原來就住在我心底,陪伴著我的呼吸....


1999 年,我還在電台工作,那年年底我認識了在日商工作的他,


電影《心動》在高雄坎城的首映會,是我們第一次見面,


當時坐在第一排,左邊是我高雄的同事,右邊是他,


在劇情的催化下,我毫不避諱地跟他雙手緊握....


 


同一年的中秋節前夕,我從到高雄支援總台活動,


活動結束後,我留在他家過夜,後來發生了一些事,


隔天早晨,我在沒有知會的情況下,離開他的住處,


在回家的車上,我知道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握住他的理由,


隨著他數次往返日本出差,彼此之間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左營車站前,他還給我借他的CD,


自此,音訊全無......


 


後來試著聯絡他,他的手機號碼大概是換了,撥過去,早已經是空號,


大概是前年吧!曾經在路上,望見一個下車的男人背影,以為是他,


卻鼓不起勇氣向前查看,只能看著他漸行漸遠 ....


 


誰知道你背影這麼長 回頭就看到你


過去讓它過去 來不及 從頭喜歡你 白雲 纏繞著藍天


如果不能夠永遠在一起 也只好給我們懷念的勇氣 擁抱的權利


好讓你明白 我心動的痕跡


總是想再見你 還試著打探你 消息


原來你就住在我的身體 守護我的回憶


 



 



《一席之地》


 


落魄的樂團主唱,不小心墜樓身亡後,唱片大賣,


手藝精湛的紙紮師傅,打造通天塔為身後事鋪路,


父親還沒掛,豪門小開就積極地尋覓風水寶地,


都市邊緣的原住民為狹窄的居住地與政府抗爭,


不管是實體的成屋、看得見的土地、塔位與墳地,


或是虛擬的線上疆域,社會上認可的名利與地位,


有史以來,這樣的爭奪,只要有人就從來沒停過,


為了錢,為了名利,為了生前或死後的一席之地,


當每個人機關算盡,什麼花招、伎倆都傾巢而出,


事情結果往往出乎意料,令人莞爾.....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生命的轉捩點


布魯斯威利 @《扭轉未來》


即使事業有成,四十歲的羅斯對於童年仍有未盡之志....



珍妮佛嘉納 @ 《三十姑娘一朵花》


期盼著快點長大的珍娜,在願望成真後,卻面臨事業瓶頸....



柴克艾佛隆 @ 《回到十七歲》


昔日的高中籃球明星麥克歐唐納,多麼想回到意氣風發的十七歲那年....


 


人生中,每一個關鍵性的決定,往往對後來有著深遠的影響,


就像小時候玩的遊戲一樣,手指沿著紙上畫好的路徑往前行,


眾多的分岔路,不知道會帶領我們找到寶藏,或是來到下個險境,


或許電影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彌補曾經發生過的遺憾,


然而,人生是不能回頭的,如果總是被過去給絆住,


你就只能在迷霧中行走,永遠找不到方向.....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蘭妮‧萊芬斯坦回憶錄》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以為蘭妮‧萊芬斯坦果然如外界批評一般,是納粹黨御用的藝術家,


然而,當我看過左岸文化出版的《蘭妮‧萊芬斯坦回憶錄》後,對她的印象完全改觀。


如果要把《國家的勝利》或是《奧林匹亞》等片視為這位女導演對納粹的歌功頌德,


那麼文革時期出現的樣板戲、樣板芭蕾更是把毛澤東或是中國共產黨吹捧上了天!


 


蘭妮‧萊芬斯坦在書中表示即使與希特勒有過數面之緣,


她也曾毫不避諱地指陳她對某些政策的不滿與無法理解,


或許是影片中那些整齊的步伐、浩大的場面讓反納粹者心驚動魄,


蘭妮才會在二戰結束後,差點被無止盡的官司跟指控弄得精疲力竭。


 


這本晚年才完成的回憶錄,蘭妮‧萊芬斯坦以她過人的記憶力使讀者瞠目結舌,


那些年少時的記憶、拍片的經過、在非洲的際遇,都在書中娓娓道來,


由於對努巴人的喜愛,蘭妮以人類學家的角度記述她所觀察到的一切,


也看見傳統文化是如何被外來文化加以吞噬、同化的過程.....


 


蘭妮‧萊芬斯坦是個不輕言妥協的女子,


為了跳舞,她差點跟父親反目;為了拍片,她身受重傷,性命垂危,


為了嘗試潛水,她刻意隱埋實際年齡,只想一窺海水下的美麗世界,


她的所作所為,不但是二十世紀的女性代表人物之ㄧ,也為男性所效法!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巨流河》


 


在尚未拜讀齊邦媛教授回憶錄《巨流河》前,


總是對那將近600頁的巨著抱著敬畏惶恐之意,


但是當我看著看著,眼淚再度不聽使喚.....


 


齊邦媛教授的大半生,可以說是在兵馬倥傯中度過,


從東北、北京、南京、武漢、重慶、上海、臺灣,


在不斷的遷徙中,她逐步完成學業、結婚、生子、任教,


每次的酸甜苦辣,齊教授總視為人生的歷練,勇敢面對。


 


這本書其實不只是齊教授自己的回憶錄,


許多關於齊家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紀錄,


齊教授也以過人的記憶、流暢的文字,


超過半世紀的人生閱歷才因此公諸世人。


 


對齊邦媛教授來說,哪裡才是家鄉?


是兒時記憶中的東北?抑或定居超過五十年的台灣?


這個答案,也許早已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