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概會好奇圖片中的門牌號碼既然是凌雲185號,
那為什麼文章的篇題卻是「大鵬五村 185 號」?
其實從凌雲或大鵬,很容易就能判別這是個空軍眷村,
對於計程車司機或村外的人而言,他們所熟知的名稱是「兩百戶」(台語發音),
因為這裡林林總總住了兩百個眷戶!(很可惜,沒把自治會的住戶名牌留下來)
大鵬五村坐落在南山公墓旁,
公墓的另一側是警光新村和水交社,
鄰近公墓的雜貨店則是台南客運14號公車總站,
新都路把兩百戶的大鵬五村分為兩邊,
南側地勢高,另一側,地勢低漥,每逢大雨必淹水,
有時候還淹到三十公分,屆時大人忙著剷水、小孩玩水,還會帶著紅豆冰回家,好不忙碌;
靠馬路的眷舍有院子,其餘的多半是狹窄、加蓋再加蓋,不然全家人怎麼擠得進去?
因為眷舍多是木頭蓋的,早已被白蟻蛀空,陰天或雨日,長翅的白蟻紛紛竄出,不勝其擾。
來自台南空軍基地或後勤指揮部交通車,每天都會來載著軍士官上下班,
不管是軍官、士官、雇員,總是筆挺地穿著制服開始一天的工作,
每個禮拜還有醫療車,會停在馬路上提供移動式的醫療服務。
由於當時的油米都採取配給制度,所以配給的車輛抵達時,
眷戶們就會拿著眷補証裡面的油票、米票去領取,
這跟中共實施的糧票制度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項福利政策後來改以現金連同薪俸匯入戶頭)
小時候,送葬隊伍中的孝女白琴、樂隊,到電子花車,我都看過,
直到殯儀館設立,送葬隊伍繞道而行,那樣的畫面才嘎然而止;
眷村的菜市場也是一樣,全盛時期大約有一百多個攤位,二、五晚上還有夜市
但是熙來攘往的情況,也隨著周圍地區的開發日漸沒落,直到只剩下寥寥無幾的攤位。
在我念大學時,爸爸從我出生就開始經營的陽春麵攤,
也終於抵擋不住愈來愈少的顧客,不再營業。
2005年前後,眷村拆了,居民分散至大同國宅與新建國宅,
原來的地方變成明亮裡的空地,附近居民在那邊種菜、種花,
前幾天經過時,發現其中一塊鄰近馬路的區域已經打了基柱,準備蓋起活動中心,
從眷村還沒拆就有的芒果樹,樹枝也被修剪,我希望這棵芒果樹能永遠站在那邊,
好讓我經過時回想起,我在大鵬五村度過的二十幾個寒暑!
↑左側是菜市場,後方是自治會,右邊是菜園,我家大概在石桌右後方
↑ 喬伯伯家門口的芒果樹,後方是明亮里活動中心